爸爸是否有效參與到孩子的成長,關鍵看這3點
今年3月份,湖北武漢一所小學開展了“爸爸接送周”活動,倡議孩子的父親盡可能接送孩子上學,引發(fā)輿論關注。
孩子們面對媒體的鏡頭,或開心地撲到爸爸懷里,或向大家夸贊自己的爸爸。
學校的倡議,是希望爸爸也能更多地參與家庭教育,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。
我們都知道,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參與程度,深刻影響孩子的認知、性格、意志品質、親密關系。
有爸爸參與的家庭教育,才是完整、完美的。
可是很多爸爸依然心存疑惑,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,才能充分發(fā)揮這一角色的作用,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。
總的來說,以下3點很關鍵。
積極回應孩子
在爸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常常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:
明明花了時間和孩子一起,但是孩子卻感受不到來自爸爸的愛和溫暖。
許多爸爸,表面上也是在陪孩子,然而手機卻形影不離。
對于孩子說什么,做什么,孩子的情緒、表情,并不關注,跟孩子對話時也不當回事,敷衍過去就算了。
還有的爸爸,不會去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孩子的情緒,而是帶著質疑、評判去回應孩子。
比如孩子興高采烈地跟爸爸說:“爸爸,我跑步得了第一名!”結果爸爸冷不丁來一句,“跑步第一名有什么用,考試考第一名才真厲害?!?/span>
比如孩子因為一件事特別難過、傷心,而爸爸卻只會斥責他“愛哭”、并粗暴地制止他。
這種爸爸和孩子的思維、頻率、情緒不在一個時空里的陪伴,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只是無效的參與。不會增強親子間的情感鏈接,反而容易產生疏離和矛盾。
當一個孩子總是得不到積極回應,他會充滿焦慮,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、容易陷入自我懷疑之中。
而那些可以得到爸爸積極回應的孩子,內心充滿安全感,會更加自信、樂觀、開朗、勇敢。
積極的回應,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療愈。能夠積極回應孩子的爸爸,才是真正有效地參與進了孩子的成長。
孩子想要的其實很簡單,就是在他需要的時候,你會擁抱他而不是推開;能夠感知他的歡樂、體會他的痛苦,能夠對他的情緒表示理解和包容。
因此,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要懂得認真聆聽他的童言童語,跟隨他的思維和想象好好對話;關注他的各種情緒、肢體動作,判斷他背后的需求,進而提供必要的幫助。
孩子會感到安心和愉快,也會更加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。
和孩子有足夠的互動
在一項研究中,讓兩歲半的孩子自由選擇游戲伙伴,2/3以上的孩子選擇父親。
網上經常有爸爸帶娃的視頻、圖片集錦,那些創(chuàng)意十足、有趣搞怪的帶娃方式,惹人捧腹。
這一點,也正是爸爸帶孩子的優(yōu)勢所在。
媽媽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大多圍繞著語言、肌膚接觸,相對溫和;而爸爸參與到帶孩子中來,會讓親子互動形式變得更加多樣性,二者相得益彰。
生育專家Kyle Pruett博士說:
“父親與孩子有不同的溝通和互動風格。八周大的嬰兒就可以區(qū)分出與母親和父親不同的互動方式。
這種多樣性本身就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更廣泛、更豐富的關系互動的經驗。”
比如爸爸傾向于帶孩子做一些奔跑跳躍、比較有挑戰(zhàn)性的運動,或者只是一些好玩、無厘頭的游戲打鬧,把孩子拋起又接住、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肩膀上。
這些互動方式在無意間就會帶給孩子更寬闊的視野、豐富的想象力和發(fā)散思維,也能鍛煉到孩子的意志力,勇于探索和挑戰(zhàn)。
此外,哪怕只是單純的聊天對話上,爸爸和媽媽知識面的側重不同,喜歡談論的內容也有不同,和孩子聊天時會開啟更多領域的話題,比如歷史、地理、科技。
孩子的詞匯量、語言技能和知識面,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。
因此,足夠的互動,也是衡量爸爸是否有效參與到孩子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和孩子游戲打鬧時,有趣如頑童;
和孩子聊天談心時,像朋友一樣親切、包容;
在原則性問題上,像導師一樣給他正確的引導、樹立規(guī)則意識和責任感。
通過游戲、運動、語言、規(guī)則等多種形式的互動,在保護孩子安全感的基礎上幫助孩子走向獨立。
有責任感
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(huán)境與資源
有的孩子從爸爸身上,學到了努力拼搏、積極進取,把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有的孩子從爸爸身上,卻只能學到各種陋習、懶散不上進,“我沒什么本事,以后還是得靠孩子自己”。
爸爸是否有效參與了孩子的成長,盡責程度也是一項關鍵要素。
對孩子、對伴侶、對家庭、對自己的人生,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,不會推卸責任、或者作出不負責任的事情來。
經典電影《當幸福來敲門》中,男主克里斯,窮困潦倒,工作不順,總是被生活無情作弄,連妻子也離開了他。
于是,他帶著5歲的兒子獨自生活。
為了兒子的將來,他咬緊牙關重振旗鼓,不放棄任何可以讓生活變好的機會。
白天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爭取客戶,晚上拿著書本苦讀,不斷堅持著、努力著。
生活再窘迫,他也從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(xiàn)出泄氣和頹廢,總是相信自己會更好,也用這種樂觀積極的態(tài)度感染著孩子。
當好一個爸爸,努力工作、提升自我,盡力滿足孩子的物質和精神需求,并非只是強調物質資源多么重要。
最關鍵的是那個樂觀擁抱生活、不輕言放棄、一直努力奮斗的形象,是孩子最好的榜樣,會給他的成長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。
這3個方面做得越好的爸爸,孩子會越優(yōu)秀,人生也會越幸福。